社團沿革

民國53年,華岡的前身——「心弦合唱團」成立。此後,在民國58年3月1日這一天,「華岡合唱團」正式成立。同年的11月,在台北中山堂舉辦了首屆的公開演唱會,此後持續到民國92年,每年都有固定舉辦公演,,演出的足跡更是遍佈全臺各地,並在全國大專合唱比賽中,連續十三年獲得優等獎。

 

四十多年來,華岡合唱團成為培育優秀指揮的搖籃。在杜黑、沈新欽、林舉嫻、郭孟雍、黃智惠、蘇慶俊、喻昇華、劉馬利、古育仲、于善敏、吳尚倫、溫貞鈴等傑出指揮指導下皆有輝煌的成績與亮麗的演出…本團曾連續十多年獲得全國大專合唱比賽優等獎,並於全省各縣市文化中心作巡迴公演,也多次受邀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華岡合唱團於86年7月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申請立案,成為合法登記有案的合唱團體,並以健全的行政體系、多元的活動規畫,於民國85年開始延續到民國94年曾多次獲得全校「學生社團綜合評鑑」優等獎,接連數年的優良表現,乃同性質社團中的佼佼者。

 

本團也曾與國內各大著名的音樂團體合作,包括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華岡交響樂團、臺北愛樂合唱團、大韶室內樂團、東吳大學音樂系合唱團、台大合唱團、世新大學合唱團、輔仁大學合唱團、淡江大學合唱團、世新大學合唱團、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合唱團、師大附中韶曦合唱團…等;演出的足跡遍佈全台各地,包括國家音樂廳、演奏廳、國父紀念館大會堂、實踐堂、台中中興堂、各縣市立文化中心、聖家堂、雙連教會、艋胛教會及各大專院校之表演場所…等。

 

合唱團的演唱曲目走向含蓋中外、縱橫古今,從中古世紀的音樂到21世紀的現代合唱音樂,從宗教音樂到流行改編,從中文到二十幾種不同的外國語言,從大編制正規的合唱音樂到小巧以純人聲表現為主的合唱音樂…均在演出範圍之列,演出曲目包羅萬象。近幾年以演奏小型樂曲為主,包括聖誕頌歌、黑人靈歌、牧歌、各國民謠、中外藝術歌曲、歌劇合唱曲、音樂劇、各類彌撒及台語歌曲等,從古典到流行,都在演出範圍之列。更致力於發展現在國際上流行的Acappela演出形式。

   

然而,近十年來,由於諮詢時代的快速發展,社會風氣的極具變化,校園內部的氛圍開始在多元而絢爛的聲光和娛樂刺激下,趨向追求更酷更絢更具有玩樂性質的社團文化。過去的學生們單純依靠社團作為課業以外的娛樂活動;現在的學生,在大氣候的驅使下,在自由的網絡世界及活躍的社會氛圍下有了更多的興趣愛好,還要堅固課業、打工、社團、系學會、社交活動…每個西瓜都想撿,但最後卻不知能不能留住芝麻。

 

對團體活動有興趣的同學們也紛紛被更具有奪人眼目的社團所吸引…瞭解並喜歡合唱的同學大不如過去。華岡合唱團自2005年到2004年有近5年的低潮期,需要面臨極大的轉型問題。幸運的是,校方仍為了培植一個優質的校園社團而不遺餘力…我們的現任指導老師-陳祥麟與游麗鈴老師也是華岡合唱團本身所培育出來的夫妻檔,在合唱團最低潮的時期甘願投入並無私的奉獻,將自己多年來豐富的演出及帶團經驗帶回到合唱團,為合唱團注入潺潺活水。經過兩位老師們的悉心培育,合唱團的根根幼芽漸漸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此後在兩位老師及團員幹部的努力下,華岡合唱團逐漸恢復元氣。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在2013年的5月藉助華岡唱友團的力量,合辦了50週年演唱會「山巒傳唱」大型演出。此次演出合唱團以50餘人的空前規模迴歸舞臺,演出形式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更別出心裁的結合劇場觀念與肢體訓練來展現更加豐富的音樂表現及感染力,讓聽眾不僅在聽覺還有美感、視覺等多方面都有不同的體驗,突破了傳統合唱音樂節的肅穆演出,呈現出多元化的表演形式。50週年演出得到了普遍的認可,華岡合唱團乘勝追擊,同年年底在“陽明天主堂”舉辦聖誕音樂晚會「給你溫暖的夜」。2014年參加學校舉辦的「英文歌謠比賽」,獲得團體組「第一名」,同年年底在中壢“城市舞臺”舉辦聖誕走唱傳福音及演唱活動。近幾年的華岡合唱團,以吸取更多對歌唱有濃厚興趣的有責任感的同學為目標,將來自世界各地包括台灣、大陸、香港、馬來西亞、緬甸等地的外籍學生會聚在合唱團內享受歌唱所帶來的樂趣,使合唱團在壯大的同時吸收各國合唱文化,走向國際化的道路。